在现在的DIY领域,背部走线成为了更多玩家们喜欢的装机方式,然而背部走线看似简单,却是门实打实的“手艺”,很多DIY玩家看完发烧友的装机后,都赞叹为什么自己不能把机器装的如此美观,为何走线不能像高端玩家一样干净利落呢?笔者也收到了不少这样的提问,该如何走线等等,其实每款机箱和电源都这着不同的走线方式,这不是一个固定思维,不同的机箱、电源、核心硬件走出的背线都是不一样的。
伴随着硬件的发展,玩家们会在机箱内安装更多的风扇和更多的硬盘等等,直接性带来的“灾难”想必就是很多线材的堆积,所以学好背部走线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目前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种“背线”机箱中,有许多虽然在内部提供了几个背线孔来充样子,不过只有在他们买回去真正进行背部走线时,才会发现如果想完成背部走线,所以这次笔者选中的是海盗船在2014年的新品机箱——“海盗船760T”,搭配的电源也是海盗船第一颗“钛金牌”认证的电源产品——“海盗船AX1500i”。
“走线大师”可能是很多消费者们的愿望,背部走线是DIY装机中不可不学的知识之一,走出漂亮的背部走线能够上使得线材更加顺畅,散热性就会更加完美,今日笔者就用实操装机的方式来教会网友们如何走出漂亮的走线,本次挑战的是全塔机箱以及全模组电源,还是比较简单的。
24Pin主线 笔直捆好难度较小
个人走线的顺序是每个消费者都不一样的,笔者喜欢先走24Pin的主供电线,因为24Pin的主供电线是比较好走的,并且对于主板上的位置也是比较好判断的,下面就开始走线吧。
原本凌乱的机箱背部
首先先把所有现在从机箱底部的大孔中穿到机箱北部,之后把机箱自带的跳线放置在一边,先把电源线材走完再来“折腾”那些I/O线。
24Pin接口位于机箱中部 为了不和显卡供电有冲突 选用了最上方的走线孔
因为机箱背部扎线孔较多,24Pin主线困了很多的扎线带,其实前方的主板24Pin主供电插口在大约中间的位置,笔者主要是想给显卡预留出走线的位置,并且款电源的24Pin模组线较长,如果走到中间的孔位会造成线材的过度堆积,所以选择了最上方的走线孔位。
CPU供电线和显卡供电线步骤
在走完24Pin主供电线之后,那么紧接着走线的就是CPU的4+4Pin和显卡的6+2Pin线,这两个部分的走线需要装机者对于机箱和接口位置熟悉后再设计走线位,尽量减少走线不合适再拔插的步骤,节省更多时间。
CPU、主板、显卡都装好后
笔者在24Pin线走完之后,选择的则是CPU的4+4Pin主供电线,一般的全尺寸ATX主板的CPU供电线都在机箱背部的右上角,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机箱最右方有竖排捆扎位,那就再好不过了,充分利用机箱的优势吧,走出漂亮的直角走线也根本不在话下。
笔者在走显卡的6+2Pin线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当时主要在想现在是两块GTX780Ti显卡,那么就会有两根线,是集中捆在一起还是分别走线,然后看看了机箱的背部空间较大,并且两根线的长度也够,最后还是觉得将二者扎在一起,最终完成显卡的走线。
机箱I/O区线材需单独走线
在此之前,笔者看过很多用户的背部走线,在走到机箱跳线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把所有的线材捆在一起,然后再从机箱背部传到前边,由于主板上这线线材的接口是临近的,所以觉得这种方式很好,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要想走出比较整洁的背部走线,那么就要遵循“一根一根逐步走”的理念,虽然说多浪费了几根捆扎带,但却得到了靓丽的背线。
一般这些线材安插的位置在一起
在主板中这些线材的安插区域都挨着,相同细小的线材要看清主板上的说明书,一般装完机器后开关没反应、前端音频接口没反应、LED灯不亮,那都是这里的线插错了。
整体来看还是能够做到基本的横平竖直,并且每个区域的线材没有过度的堆积,也没有线材冲突的情况发生,这款电源线是全模组并且使用了扁线的设计,可能相对比蛇皮包裹的非模组线材要好走一些,下次笔者还会发表常规电源走线的文章,网友们敬请期待。
背部走线 机箱的选择尤为重要
背线孔位娇小
较小的走线孔 背部走线造成麻烦
现在时下销售的机箱中,中塔和高塔架构的机箱非常多,这也是高端DIY玩家们比较喜欢的架构,大体型的机箱有着拓展性较强的优势,除此之外走线孔的大小也直接的关系到了背部走线的成与否,说到走线孔的位置和大小,这就需要消费者们了解不同产品,背线孔的开设对于走线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足够的背部空间
机箱的背线空间是否能够来容纳更多的电源线材?这是很多消费者们都关注的,也就是主板托盘后部与侧板之间的空间大小。上图机箱背部空间还不足一个手机,即使机箱侧板有扩展空间也很难以满足走线的需求,通常来说背线机箱主板托盘后方的空间一般都要在1.5-3cm之间,才能够更加轻松的容纳进多余的线材,这点消费者的选购机箱时要特别注意。
机箱的背线空间是否能够来容纳更多的电源线材?这是很多消费者们都关注的,也就是主板托盘后部与侧板之间的空间大小。上图机箱背部空间还不足一个手机,即使机箱侧板有扩展空间也很难以满足走线的需求,通常来说背线机箱主板托盘后方的空间一般都要在1.5-3cm之间,才能够更加轻松的容纳进多余的线材,这点消费者的选购机箱时要特别注意。
电源线材不同 走线难度也不同
当然,漂亮的背部走线要求一个“负责任”的机箱是不够的,毕竟是走线,主角还是电源的线材,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电源有很多种线材,每一种线材的背线难度也都不一样,走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线材的长度也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直接性的影响了背线的最终效果。
常规线材 不可过度拉伸和对折
最常见的电源线材
目前大多数电源都采用了蛇皮网包裹的设计,线材的粗细是无法控制在9mm以下的,如果再细的线材基本可以归结为线材本身不合格了,电源高过电量后会造成烧毁现象,如果在加上弯曲的情况,那么对于机箱空间来说15mm的宽度是走线的最低要求了,像是上图这种普通的线材,背部走线的时候不能强行的拉拽和弯曲,否则是非常危险的。
模组线材 扁线较硬 走线比较“听话”
现在市场中也有不少电源产品的线材为了更好的支持背板走线采用了扁平的设计,这样可以减少电源线材的厚度,同时兼容更多机箱的走线需求,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会有多少玩家会为了个机箱来挑选这样的电源产品,并且这种电源价位相对较高,有些入门级的DIY玩家们可能就会因此放弃这种电源产品,但是这种设计走出的背线还是比较利落的。
背部走线 成为高手并不难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背线高手并不难,只要多多实操、实战,就能够增加走线的经验,应对不同的机箱走线。只要这款机箱具备了宽阔的藏线空间、合理的背线孔数量和位置以及可以固定线材的扎线位这三个因素。这样在我们需要背部理线时,才可以避免各种结构设计上不合理的地方和尴尬情况的出现。
只要肯下功夫 即使是入门级也能走出漂亮的背线
写在最后:
其是背部走线并不难,只要肯下功夫多加练习谁都能成为“装机大师”,笔者这次也是用很多高端硬件来给网友们演示了一下装机的具体步骤,除了要具备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背线机箱之外,想要走线更加轻松,一款线材较长的电源是比不可少的,想走出完好的背线,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背部走线是DIY装机中不可不学的知识之一,走出漂亮的背部走线能够上使得线材更加顺畅,散热性就会更加完美。
司宇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