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机箱电源 > 评测 > 电源 > 固态电容 海盗船1000W模组化电源测试

固态电容 海盗船1000W模组化电源测试


xfastest.com 作者:毛俊霆 责任编辑:向中 【编译】 2009年01月24日 06:00 评论
回到顶部阅读

电源外包装信息丰富全面

    海盗船的内存一直凭借强悍的超频性能占据着高端内存市场的重要地位,而自宣布进军电源市场以来,海盗船电源也凭借极高的品质,很快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海盗船的电源我们知道主要是由CWT(侨威)和海韵代工生产的的,今天的主角就是海盗船HX系列的高端1000W电源,内部用料如何?性能表现又将如何呢?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测试吧。


1

    长方形外包装盒以蓝色与黑色为主,下方Corsair商标及HX1000W字样相当明显,左侧处为三国语言的特色说明文字,右侧小图示说明此电源通过80PLUS、并符合Nvidia SLI认证及提供五年保固服务。

1

    外包装盒背面,用整体及内部照片来解说主要特色,例如平行带状模组化线材、14公分风扇、独立双功率级设计、采用固态电容及DC-DC转换器,其他还有各路输出规格表及各瓦数下风扇转速图表等信息,非常的详细。

1

    外盒侧面以实体照片说明接头种类与提供的数目。

1

    另一个侧面以三国语言说明产品各项特点。

1
Corsair海盗船及HX1000W系列商标也印在外盒侧面上

1

    包装内容物一览,配件有:125V 15A安规电源线、固定螺丝、整线束带、商标贴纸、说明书、印有商标的黑色模组化线材收纳包。

回到顶部阅读

电源外观以及铭牌介绍

    电源外观的风格和包装一致,均是蓝黑为主色调。


1

    电源外观为黑色雾面烤漆设计,两个侧面有装饰用的蓝色Corsair标志以及HX1000W字样贴标。

1

    后方的六角形蜂巢网状散热出风口,标准规格交流输入插座及超大号电源总开关。

1

    与外壳同色系的黑风扇护网,盖住14公分黑色风扇的进气口,避免被风扇叶片误伤,中央圆形处还有Corsair的海盗船商标。

1

    模组化线材输出插座,以不同颜色的插座与文字表示所连接的装置种类,并在每组接头上标上其使用的12V回路编号。

1

    贴在电源背面的输出规格铭牌,两路+12V输出,最大输出电流量达每路40A,每组12V分别负责3.3V与5V的转换,其单组总和功率为500W

回到顶部阅读

超级丰富的线材加精湛的做工

    模组化线材平行状设计,虽然丰富并且做工出色,但是细节仍有欠缺。


1

    非模组化的主要电源接头,提供一组ATX 20+4P接头与一组EPS/ATX12V 4P+4P两用处理器电源接头,线路本体采黑色蛇皮网包覆处理。

1

    非模组化的PCIE显示卡电源线路,两组线路可提供二个PCIE 6+2P接头,同样也采用蛇皮网包覆处理。

1

    所有模组化线材一览,Corsair提供了额外的线路,可供使用者自行搭配,使用更加灵活。

1

    此电源提供的第二组ATX/EPS12V 4P+4P连接线採模组化设计,会佔用PCIE显示卡电源线路插座,使用者可依需要自行加装或拔除。线路本身采用蛇皮网包覆,内部线路均使用黑色绝缘皮,并没有分线色。

1

    接头为蓝色的PCIE显示卡电源模组化连接线,提供四组PCIE 6+2P显示卡电源接头,线路末端还特别加上了EMI磁环,减少线路上细微杂讯的干扰。

1

    周边装置电源模组化连接线,四组线路提供12个大4P及2个小4P,大4P采用省力易拔的设计。

1

    SATA装置电源模组化连接线,四组线路提供12个SATA电源接头,线路中段处使用直角刺破型接头,线路尾端则使用直式接头设计。

1

    模组化线路整段采用平行带状设计,提升整体质感,但带状设计使部分接头PIN脚有外扩现象,不易插入装置,且线的颜色都是黑色,无法以颜色判断是否有连接错误的情况发生。各插座虽无防呆堵孔,但因为外壳卡槽开口处有宽度限制,两者线路并无法直接互插,达到防呆的目的。

回到顶部阅读

复杂的内部结构十分拥挤

    内部结构图,采用CWT PUC系列的架构,其特点是自桥式整流器后,分割为两组独立的功率级电路供应独立的12V回路输出,并透过两组独立DC-DC电源转换电路来供应3.3V与5V,可避免各路输出不均时彼此拖累的现象。


1

    功率元件散热片及大型磁性元件几乎占据了内部可用的空间,内部看起来相当拥挤,较多较大的散热片可以看出电源的热量比较高。

1

    散热风扇为悦伦D14BH-12 12V 0.7A滚珠轴承14公分风扇,透过内部温控电路随温度来调节转速。

1

    交流输入插座采用一体式EMI滤波器设计,后方线路经总开关后便进入主电路板。插座后方焊点使用塑胶片覆盖住,于开关后方焊点处加套热缩套管,连接至主电路板的接头为可拆卸式设计,同样有绝缘套包裹。

1

    主电路板上的第二级EMI滤波电路,TNR元件及环形电感同样也加上热缩套管。

1

    上图是用来供应5V待命电源及电源供应器自身所需电源的辅助电源电路被安置在EMI电路上方,并靠近散热出风口,可在关机时风扇不运作下协助散发运作时产生的热量。

1

    两颗桥式整流器(散热片另一面还有一颗)锁定在散热片上,热量可以很快散发出去。

回到顶部阅读

固态电源确保输出更加稳定

    电源内部的用料十分扎实,输出部分更是采用了高品质固态电容。


1

    其中一组功率级电路的近照,每组功率级有自己的PFC、PWM、控制电路、主变压器、二次整流滤波电路、DC-DC转换电路、电源管理电路。

1

    APFC/功率级一次侧(右)与主要变压器(左),经由PFC及PWM电路开关晶体,将整流后的直流先调整至380V左右的高压直流,再转换成高压脉流,输入变压器初级绕组,功率前向传递至次级绕组,便可输出所需电压。

1

    APFC输出电容使用NCC(日本化工)KMR系列420V 330uF 105度电解电容。

1

    功率级一次侧散热片间的电路子板,上方为CM6800G这颗相当常见的PFC/PWM整合控制器。每组功率级各有一组独立控制电路。

1

    二次侧整流滤波输出电路,将变压器次级绕组输出进行整流及滤波,整流元件固定于散热片上,输出电感夹在两散热片间,其输出电压为12V。

1

    独立的DC-DC电源调整电路,每组功率级各有一组,负责将12V转换成3.3V及5V,可避免因为各路输出负载量差异导致输出产生互相牵制情形。DC-DC电路因为有较高的交换频率,所以采用固态电解电容作为滤波及储能使用。

1

    电源管理电路以子板独立制作,其上的电源管理IC使用的是点晶出品PS229,提供电压、电流、短路、过电流等各项保护,并于输出异常时关闭电源输出并锁住,以保护电源及装置安全。因为内部有两组功率级系统,所以每组均有自己的电源管理电路,采用连动方式进行控制及启动/关闭。

1

    各12V输出端采用NCC(日本化工)PS-CON系列PSC 16V 330uF固态电解电容。

1

    3.3V及5V输出端各使用两颗1200uF固态电解电容。

1

    模组化输出插座电路板,上方对不同接头供应不同回路12V。

回到顶部阅读

最终测试开始

    下面开始上机测试,首先是平台全貌:


1

测试平台介绍
CPUIntel Core 2 Extreme QX6700 @ 3.6GHz 1.45V
主板:华硕P5K Premium/WiFi(P35 + ICH9R)
内存:创见1GB DDR2-667 D9GMH * 2
显卡:鸿海8800GTS(G80) 320M
硬盘:Seagate Cheetah 36G * 2、WD万转小暴龙36G * 1、WD2000JD 200G * 1
其他:12公分风扇6个,MCP-650直流水冷帮浦1个。

测试装备介绍:
SANWA PC5000数位电表,以PC-LINK软件跟电脑连线记录电压历程。
IDRC CP-230多功能交流功率测量器,测试待测电源交流输入电压(V)、电流(A)以及实际功率(W),透过电压及电流求出总功率(VA),并计算功率因数(PF)。

如何测试:
1.在接上电源未开机前,测量交流输入功率,此时样本系统耗用直流功率为1.75W。
2.开机进入作业系统五分钟后,测量交流输入功率,此时系统各装置耗用直流功率为218W。

1
各电压输出电流与功率

3.电源运行一段时间后,同时执行4个SP2004 CPU Stress Test、FurMark V1.5、Everest系统稳定性磁碟测试,每次运行十分钟,总共四次,从处理器/主板电源接头测量各路电压,记录各路电压变化情形,并测量交流输入功率,此时系统各装置直流耗用功率为427W。

1
各电压输出电流与功率

1
各路电压变化及转换效率表

1
3.3V电压记录图

1
5V电压记录图

1
周边装置12V电压记录图

1
处理器12V电压记录图

测试总结:

    海盗船HX1000W电源的效率方面,在212W输出下,效率为82%,升高至427W时,效率增加至87%。输出波动程度方面,3.3V电压在测试启动后仅下降1mV,5V则是下降5mV;周边12V变化也仅有5mV,处理器12V端在测试刚开始,显卡启动与关闭之际,产生最大压降47mV。各路输出电压在测试过程中仅呈现小幅变动情形,整体输出品质优良,让人满意。

    噪音方面,搭配温控电路的14公分风扇,待机下风扇声并不大,当测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察觉到风扇转速逐渐提升的现象,但并未增加太多噪音。温度方面,50分钟测试完成后,电源外壳仅靠近电路板的底部处有微热现象,其他部分并无明显温升。

优点
1.效率及输出电压稳定性表现良好。
2.模组化设计使用有弹性,并提供充足的接头数量。

缺点:
1.平行线组虽美观,但造成部份接头不好插入,且在单一线组提供四接头下,过细的线材加上高耗电装置可能发生线路损失增大的现象。
2.因体型较长,安装时需注意是否能顺利安装在所使用的机箱内。

                                    (图文引自Xfastest.com论坛港都狼仔)

查看本文作者 毛俊霆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LED照明  华硕主板  双飞燕  
视觉焦点
机箱电源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机箱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