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阅读全文(共5页)
电源下置的ATX机箱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一段时间了,与传统的电源上置式机箱相比,电源下置式机箱仅仅只是将电源安装位置从机箱顶部挪到了机箱底部,为电源提供了独立的散热风道。亦因为这个设计,让电源下置式机箱迅速在市场中流行起来,各个机箱厂商亦将其当作“标准”,大量推出电源下置式产品。
不过这个“标准”却不是真正的行业标准,即使是最新的Intel TAC 2.0机箱标准,也没有将“电源下置”写入其中,只能说是一种流行趋势。那么为什么各个厂商会将其视为“标准”呢?这还要从电源下置和电源上置的区别说起。
传统的电源上置式机箱中,电源的散热风扇同时充当机箱的排热风扇,负责将机箱中的热量排出箱外。此时用于电源散热的是机箱内的热风,容易造成电源散热不良。
电源下置式机箱最大的特点是为电源提供独立的散热风道,电源将直接吸入外界的冷空气。而且由于风道自成一体,不容易和机箱环境产生相互影响。
因此,电源下置式机箱得以迅速流行,成为了各大机箱厂商的“生产标准”。不过既然将电源下置有如此好处,为何无法成为真正的标准呢?这正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