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已经过去,各种的年终总结、点评和综述接踵而至,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N大事件”,虽然有些老套,但每年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的……就好像大年三十儿不看“春晚”就好像缺点什么似的。当然,前一段时间我们同样也在总结2011年发生的各种事件、各种产品以及各样的人物。虽然2011年的DIY机电市场可以用“混乱”、“价格战”、“惨淡”这三个词去形容,不过我还是对未来的市场以及美好前景,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毕竟在这个浮躁、圈钱的时代,还是有一些厂商、一些品牌需要我们去鼓励和支持的。
但是,“鼓励”并不等同于“纵容”,“支持”也不代表“妥协”。机电市场更需要的是优秀的产品以及过硬的品质,而不是一些所谓的“创意”,或者我们直接将其称之为“噱头”,一些让我们消费者感到无语的“噱头”。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盘点一下,在电源选购都有哪些误区。
2误区一:主动PFC比被动PFC高级
2011年由于80Plus计划推广的强势,宽幅电源在市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给用户观念上的误区,让“主动PFC设计”的电源产品在2010年至2011年的推广上赢得顺风顺水,甚至标榜的就是主动PFC比被动PFC更加高级。尤其是在台北电脑之后,凡是你能叫得上名字的所谓“大牌”,主动PFC设计,已经成为了主流消费级电源的标配。
主动PFC不代表比被动PFC性能强
主动式PFC电感
但实际上,主动PFC不代表比被动PFC性能强,也不是什么高档的象征,这个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主动PFC的主要作用就是宽电压了其实有些人所谓的“主动PFC的是好电源”的论调只不过是因为一般大厂的中高端产品都使用了主动PFC,而低端用了被动PFC而已。所以说一般用户买电源不用太在意这些,高档电源中也有用被动PFC的,没必要把PFC看做购买的主要因素,做工、性能、噪音等才是关键。
推广主动PFC为何急功近利?
问题是,既然“主动PFC不代表比被动PFC性能强”,那么为什么这多品牌还要大力推广”主动PFC设计“呢?如果仔细想想就不难找出答案。
1.效仿
我们不能不排除“主动PFC”的推广中,有效仿某个品牌“绝不虚标”的广告词嫌疑。相对较难理解的技术名词,有机会获得更多关注,但是提前试,这种技术必须要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对比当年虚标严重的市场,“实瓦实标”的做法还属于“异类”。而如今在主动PFC满街都是,还想接着“主动PFC设计”再火一把,是不是有点儿晚了。
2.避嫌
其实多数品牌宣传“主动PFC设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被动PFC容易造假,本来应该是磁线圈的被动PFC模块,到了一些厂商手里就变成了大铁块,或者是水泥块,由于电源不能拆开检验因此这就给不少黑心厂商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主动PFC设计,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个大个的电磁线圈,一目了然,而正是为了避“假PFC”之嫌,因此在诸多品牌电源设计上简单明了的主动PFC成为了首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于主动PFC和被动PFC区别,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谁好谁差? 主/被动PFC到底有何区别》,相信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3误区二:电源静音最重要
说到了“散热”,我们就不能不提到“静音”。同样,因为平台配置的高端化,平台散热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水冷散热仍视为小众消费的前提下,廉价的风冷散热,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不过随之而来的“噪音”,让不少耳朵敏感的玩家,头疼不已。这时候,“静音电源”这个噱头开始大范围的进入到消费者的视野当中。但是选择“静音电源”就能让平台静音了吗?显然不可能。
而根据以往的噪音测试数据来看,无论是静音机箱也好,散热机箱也罢,都拦不住显卡风扇的“咆哮”,所以在这个时候无论电源静音效果有多好,恐怕谁也感觉不到。另外一方面,某些厂商为了追求片面的“静音”效果,竟然以调低风扇转速(800rpm)的方式投机取巧,而不顾电源内部温度升高造成的潜在威胁,直接影响了平台的稳定性。
而对于平台静音来说,由于显卡、CPU,这两个散热大户的存在,需要强劲的风力进行散热,因此当然显卡和CPU散热风扇全力工作时,其产生的噪音远远超过其他风扇(机箱风扇、电源风扇)产生的噪音。
实际上对于“静音”而言,我们认为这个东西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即便在一个非常安静的深夜,环境噪音也在20至40分贝之间,而如果在一个小于20分贝的噪音的环境中,人会感到强烈的压迫感,很不舒服。所以对于静音电源的选择上,切忌片面化思考。
其实,对于电源静音来说,我们认为,电源静音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效果,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也就是说,电源作为一个非消耗品,在长期的使用时,风扇的寿命应该更长久、更稳定,而不会因为出现故障导致噪音,或是电源本身故障的出现,并不是所谓眼前的静音效果到底有多么多么的强悍。
4误区三:防尘电源能百分百防尘
除了散热和静音之外,在“DIY物理三角恋”当中,还有另外一个“角色”,那就是“防尘”。防尘,作为目前DIY产品中最有亮点的一个重要宣传点,电源厂商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香饽饽”。
“电源防尘”,也是算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突破点,但是我们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电源真的需要防尘么?说实话,电源需要防尘,因为过多的毛絮可能会造成电源散热不良,静电可能会对电源造成致命的伤害……。
机箱防尘措施
虽然下置电源机箱的流行,但是也被挂上“吸尘器”的“美名”。不过由于机箱结构本身进化,防尘措施的不断完善,电源防尘已经在机箱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尤其是当下置电源机箱成为主流的之后,电源防尘被列为机箱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诉求点,已经被考虑的非常周全。
不过对于电源防尘来说,并非能做到百分百防尘,只能做到在一段时间内降低灰尘的进入量,即便是一些无扇电源,没有空气流通的电源,同样也无法的做隔绝灰尘。道理很简单,因为电源是通电的,只有有电流通过,才能造出正负电荷的移动,产生静电,就会吸附一些微小的灰尘颗粒或者是毛絮,久而久之,同样会有灰尘的堆积。
所以说要想做到百分百绝尘,基本上够呛。
5误区四:长线电源就是好电源
众所周知,下置电源机箱的流行,让不少电源产品线材长短陷入的尴尬,因此为了配合下置电源机箱的使用,一些“长线电源”开始流行市场。但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超长线材电源竟然成了,市场竞争的砝码?而有些玩家却认同线材越长越好的“谬论”。
超长的电源线材
要知道,电源线材长度越长,电源的转换效率就越差,这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普通电源的CPU线材长度大约在35cm左右,为了适应下置电源机箱,大多数厂商将其延长到45至55cm之间,而最基本上已经满足装机正常使用的需要。
而目前有些电源产品的线材做的了65cm、70cm、75cm……甚至有些品牌产品的CPU线材将近80cm?!而且包括SATA和D口的长度也有这么长!虽然看上非常很实用,但是冗余的线材,造成低下的转换效率(45cm与70cm线材的长度转换效率能差出3%左右),让这个注重于“适用最好”的市场中,无法展现独有的优势。
6误区五:专用就可以省去不必要
“网吧专用”其实是个老话题,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因为网吧专用的DIY产品除了“缩水”就是“缩水”。但是对于电源来说,网吧专用的意义可就不一般了。要知道,网吧如若因为电源的问题导致机器无法正常工作,那对网吧业主来说,可就是经济利益上的打击,因此有时候对于网吧来说,宁愿机器不好用,也不能让它不能用。所以说对于网吧电源来说,安全、稳定,是两个关键要素。
所谓的网吧电源
但是2011年除了几个屈指可数大品牌之外,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所谓的“网吧专用电源”也就是那两个字“缩水”。
虽然说价格因素,是网吧业主选择电源产品的主要依据,但是采用劣质PFC,陈旧线路结构,低效能的转换率,这些电源品牌根本就没有以安全为本,以品质为本。拙劣的产品还要披上一层“专用”的外衣,堂而皇之的还要在媒体宣传,只能说有些人为了圈钱,宁愿没了良心。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一棒子全都打死,还是有不少品牌继续坚持品质至上的原则,但是“网吧专用”这个噱头,如今已经成为“缩水”和“劣质”的代名词。
最后总结:
上述所说几个误区,应该是2011年在一些最不靠谱的“噱头”中,让我们容易走进选购误区的几点。其实说到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电源品质无法保证,台系品牌的“大军压境”,让一些品牌的老板有点儿手足无措,再加上市场不景气,需要新的话题点进行炒作,而新产品又有时间的紧迫性……因此在这种种的压力下,往往会有些显得荒唐不靠谱的决定,或者说,让人感到些许无奈的“噱头”。
当然,反过头来,我们在表示无语以及各种不理解的同时,也无疑让我们对一些大陆电源厂商不善于调查研究,不了解市场机制,一味的资本运作,简单粗暴的圈钱,一拍屁股就想出来的所谓“宣传点”、所谓“噱头”、所谓“概念”……感到担忧。
2012年或许并不是世界末日,而对于DIY机电市场来说,如果长此以往,依旧会被低迷与黑夜笼罩。
近期ZOL机电频道专题以及有奖活动 | |
2011.12.21至2012.01.18 | 《九州风神GAMER STORM德古拉寻找风冷超频王!》 |
2011.12.20至2012.02.08 | 《千元红包等你拿 至睿邀你体验倒置38度完美计划》 |
2011.11.28至2011.12.28 |
硬件交流群号码是:182771327和113670114,欢迎亲们的加入哦!
机电频道官方微博已开通,加机电频道关注请点击>>>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