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会选择DIY装机的方式来组装自己的电脑,这样做主要是因为DIY装机能够节省更多的金钱投入,随着一个又一个3D网游的上线,更多的玩家们都会组装高端的平台,过万元的投入更是比比皆是,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或许在机箱部分就会节省开支,把较多份额的金钱都花在了更重要的核心硬件中。
而时下高塔机箱大多数都为“高端”所代言,其实如果想节省更多的开支,中塔架构的机箱完全足以驾驭很多高大上的终极硬件,而选择机箱产品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机箱的散热性,一款机箱的散热性如果达到了一个档次,那么再高端的硬件也是可以驾驭的。
笔者前一阵子看到了一款RTX架构的机箱产品,这款机箱有着比较靓丽的外观,并且售价也仅仅在100多元,但是由于笔者使用的是全尺寸的ATX主板、超长的显卡以及较大的240MM冷排,而又舍不得抛弃这款机箱,那么笔者终于开启了最终杀招——改造。
早期的机电市场,比较主流的是38度机箱,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又出现了众多内部架构的机箱,而在这其中,倒置38度设计的机箱产品不同于别类,把机箱的散热性提升了一个档次。
780Ti、i7 4770K、ROG M6F等终极硬件 倒置机箱前来装机
本次笔者找到的是一款市售100多元的入门级机箱产品,主要是机箱的外观吸引到了笔者,机箱虽然是入门级的机箱产品,但是经过一番“改造”后还是能够彰显实力的,倒置38度机箱产品的高端装机究竟是如何一番景象呢?那么马上进入装机阶段,如果网友们有任何意见,那就在下方尽情的评论吧。
万元装机配置单展示
在装机之前还是先来介绍一下这一套平台的配置,CPU选用的是LGA1150的Intle i7 4770K,四核心八线程目前也是常规用户的首选;配合4770K这颗U的散热器为海盗船H100i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保证了U的安稳工作,内存同样为海盗船16G的8*2套装。
主板方面选用的是全尺寸的华硕Z87 M6F,可以说在Z87系列中也算是一步到位的产品,显卡为影驰GTX780Ti,由于手头无多余硬盘,只得先用1T的机械硬盘与128G的SSD搭配。
配置单 | |
中央处理器 | |
(4核 / 8线程 / 3.5GHz / 8MB三级缓存) | |
散热器 | |
2700±10% RPM | |
内存模组 | |
8GB * 2 | |
主板 | |
(Intel Z87芯片组) | |
显示卡 | |
(3072 / 7000MHz / 2880个) | |
SSD | |
(128GB / 480MB/S / SATA3) | |
硬盘 | Seagate 7200.12 1TB |
(1TB / 7200RPM / 32M缓存) |
这套配置的总价格约1万元左右,如果搭配现在火热的4K显示设备那么想要淋漓的游戏或者是观看高清大片也是没任何压力的,这套平台能够做到你想到的一切。
安装电源以及平台硬件
在这里先提醒一下网友们,装机前一定先洗洗手、摸摸金属物品,把身上的静电“放”出去,一些细微的静电对于小型的电子元件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所以还是先预防的好,准备工作做好,马上进入装机环节。
等待开刀的倒置机箱
机箱的尺寸为445×200×500MM,还是比较标准的中塔架构机箱,内部为RTX的倒置38度架构,虽说比较“非主流”,但是这样的设计还是有它的给力之处的。
海盗船8G*2 统治者2400内存条(京东价2499 几乎秒杀一切条子)
海盗船100i水冷安装至ROG M6F中(水冷899元 主板2699)
全尺寸的Z87主板以及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融入了这款倒置机箱中,内部将将能够容纳,就兼容性来说,这款机箱还是能够驾驭这些主流的高端硬件的。
在此想必有些网友会提出疑问,主板严严实实的放在了这,那240MM的冷排怎么办?机箱的顶部是根本装不进去的,然而笔者在装完主板之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最终还是把这个硕大的冷排装上了,那笔者是用什么方法装进去的呢?欲知答案您还得翻到下一页。
机箱改造并大动钣金切割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在DIY领域已经日渐流行,这次的装机中笔者也是选用了一款拥有240MM冷排的水冷散热器,但是不是每款机箱都兼容这么大的冷排,那么具体的安装方法马上为您呈现。
机箱顶部为可拆卸设计,并且是运用卡扣来进行拆卸,相对比螺丝固定的方式比较简单并且方便。
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切割,最终的形态是以下这样:
笔者主要是把机箱自带的硬盘笼给切掉了,然后把前端的地方给腾了出来,这样机箱的前端就有更多的空间,240MM大冷排的安装也不会有难度,阻隔都已经清除了,接下来就是安装冷排了,好在这款水冷散热器的水管够长,冷排放在前面也无妨。
改造后的机箱安装大冷排
刚才笔者把机箱改造了一番,然后紧接着就到了安装冷排的步骤了,网友们请放心,机箱的主架构没有变,不会因为钣金的切割使得机箱变得不坚固,抗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机箱的顶部安装两个排风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款机箱顶部也可以好好的利用,安装两个较薄的排风扇也是不错的选择,使得机箱四周的散热更加立体,散热性同样达到一个境界。
经过一番改造之后,240MM的大冷排融入了这款外观靓丽的机箱中,使得机箱和过万元的核心硬件得以兼顾,二者绝不舍弃,而较长旗舰显卡GTX780Ti同构能够容纳到这款机箱中,机箱的兼容性其实还是不错的,笔者在欣慰的同时笔者继续装机,坚持把这款自己动手改造机箱装完,其实有些时候你真的动手做了,才能够体验到这其中的快乐。
安装固态硬盘及机械硬盘
文章写到这想必网友们又要有问题要问了:“小编你把硬盘笼拆了,硬盘都放哪啊?总不能挂在一边”,网友们先别急,马上告诉你们SSD和机械硬盘都放哪。
机箱的背部设计了轻微外凸的SSD固定处
这款机箱的背部主板托盘处设计了SSD固定处,以备不时之需,笔者发现到了这个设计所以就大胆的把所有硬盘笼全拆了。
大家都知道机械硬盘用时间长了会出现较大的噪音,而在此机械硬盘的安装也非常简单,底部开四个孔来固定机械硬盘,硬盘与机箱底部中间垫一些减震棉,这样就能够把硬盘固定好,好在机箱的板材够厚不会造成共振,这样安装硬盘的方式还算合理。
RTX架构的机箱也能走出整齐背线
想必很多的网友们对于这种RTX架构的机箱产品不是很了解,其实这种架构有着很多的优势,只不过消费者们认知的较少罢了,那么笔者也是利用这款RTX机箱来实测背线,看看改造之后的机箱走出背部走线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装机改造心得:
有太多的网友们喜欢某款机箱产品,而却又因为不兼容自己的核心硬件,或是某些内部设计不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只能忍痛舍弃某款优秀的机箱产品,这无疑是最可惜的;而笔者这次也是尝试全尺寸的硬件植入这款RTX架构的机箱,通过小小的改造最终完成了这套平台,机箱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对改造也有着比较全面的支持。
或许很多网友看到这会不禁骂笔者没事儿闲的,有这时间少折腾,多玩会也行。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DIY的本质就是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连基本的动手和DIY期初的想法都没有,而你做的只是堆积木一样的攒机,只有你亲身去体验了,才能知道这其中的乐趣到底在哪。
DIY玩家在没有足够金钱的时候,通过动手改造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确实是发挥了DIY的精神,对于这样的动手改造可以更具玩家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放置喜欢的硬件。
司宇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