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机箱散热压力大考验
玩家们选购机箱,除了关注外观、兼容性之外,对于散热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在过去的2014年中,小机箱(迷你机箱)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对于小机箱散热差的质疑却从未停止,那么小机箱散热真的如外界质疑那样差吗?今天我们通过对比测试给你答案。
每周质量报告 小机箱散热压力大考验
今天我们选择了一套比较中高端平台,硬件选择i7 4770K + GTX 770,同时选择一款240mm水冷散热器,并用软件提升至满负载状态,分别测试裸平台、中塔机箱、小机箱下的温度表现,看看三者的差别有多大。
2裸平台下温度测试
为了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我们每次测试均为满载20分钟之后的数据,然后关闭平台自然冷却30分钟。装载机箱内部,也是把机箱的侧板全部装好,且除了散热器没有任何风扇辅助散热,主要测试温度为显卡温度与CPU温度。
裸平台实测
满载温度(摄氏度) | |
CPU | 70 |
CPU核心1 | 65 |
CPU核心2 | 63 |
CPU核心3 | 69 |
CPU核心4 | 57 |
GPU | 87 |
由于冷排显卡全部暴露在外界,所以通风散热效果自然是最好的,温度自然也是最低的,所以这样的测试成绩会成为我们对比对象。
3中塔机箱温度测试
待平台冷却30分钟之后,我们把平台置入一款中塔机箱,机箱也可以安装240mm水冷散热器,满载拷机20分钟,实测温度。(测试时机箱侧板装好)
平台置入中塔机箱
满载温度(摄氏度) | |
CPU | 74 |
CPU核心1 | 68 |
CPU核心2 | 73 |
CPU核心3 | 68 |
CPU核心4 | 67 |
GPU | 92 |
我们看到在平台置入机箱内部,的确对于硬件的散热效果有不少的影响,特别是显卡的温度,由于内部风量低,显卡散热显得力不从心。
4小机箱温度测试
最后就是我们的重头戏,小机箱。这款小机箱同样可以支持240mm水冷散热器,并且是倒置设计,即显卡位于处理器上方。
平台置入小机箱
满载温度(摄氏度) | |
CPU | 76 |
CPU核心1 | 73 |
CPU核心2 | 76 |
CPU核心3 | 68 |
CPU核心4 | 68 |
GPU | 94 |
由中塔机箱到小机箱,温度跨越没有裸平台到中塔机箱高,虽然温度的确升高了一些,但是并不明显。
5总结与分析
最后我们开一下综合成绩对比,可以看出来,裸平台的优势还是非常的明显的,但是毕竟只能作为我们评测的实验而已,如果真的是家用,一周就要覆盖不少尘土,而且辐射严重,弊端很大,不建议作为家用选择。
裸平台 | 中塔机箱 | 小机箱 | |
CPU | 70 | 74 | 76 |
CPU核心1 | 65 | 68 | 73 |
CPU核心2 | 63 | 73 | 76 |
CPU核心3 | 69 | 68 | 68 |
CPU核心4 | 57 | 67 | 68 |
GPU | 87 | 92 | 94 |
温度对比
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塔到小机箱温度的提升并没有裸平台到中塔机箱温度提升大,主要还是有用外界因素的影响。毕竟裸平台的硬件全部处于最佳通风状态,温度自然是最低的。小机箱由于内部空间有限,散热打些折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建议:由于我们测试的机箱全部没有风扇辅助散热,玩家们在装机的时候不妨选择几枚风扇辅助,平台如果发热量大,可以多些,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
总结:这套平台虽然算不上很发烧,但是CPU与显卡均满载在日常使用中也是基本不会达到的情况。必须承认,小机箱的散热表现确实要差一些,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我们把平台的规格降下来,假如只是i3搭配千元级显卡,差距也许会进一步缩小。但是很多烧友们对于几度的差距也是非常的在意,所以,按照你们的需求选择吧。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