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给我们带来了风险;互联网在改变我们传播和获取信息方式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个人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被获取,其中就包括对我们非常重要的隐私信息。
互联网时代如何护隐私
近日美国法院要求苹果公司提供“适当的技术协助”来帮助联邦调查局(FBI)解锁去年12月枪击案凶手Syed Rizwan Farook的iPhone手机,苹果公司CEO库克在官网上发布的公开信表示不会开后门,也受到热烈讨论,自911事件以来的隐私问题再次被大家关注。
如此宣扬保护用户隐私的苹果公司并没有做到足够安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此前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曾表示iTunes的漏洞使得用户可以被监控,苹果也承认在旧版本的iOS系统中存在记录用户行为的Carrier IQ软件。
苹果此前承认在旧版本的iOS中存在Carrier IQ软件(图片截自slashgear)
即使硬件厂商采取了完善的保护措施,仍然不能避免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窃取,在上面的案例中是由于非法手段获得的信息不能视为可用证据,这并不意味着iPhone无法被强行破解。
其实厂商是不能全面为用户的信息提供保护的,也就是说,作为用户,不管你使用的是什么设备,都不能依靠厂商保护自己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尤其要注重自己对信息的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隐私保护。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