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对于整台电脑来说有多重要,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除了显示器之外,电脑整个平台都要靠电源来供电。如果把电脑比作一个人,那么电源的角色就好比是人身上的整个血管网。如果没有电源来“供血”,那么整个电脑就根本无法“生存”。所以,电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机的使用。
然而电源往往被DIY用户忽视。尤其是入门级用户在装机时,会将精力过多集中在CPU、主板、显卡等配件的选择上。对于电源通常都是“得过且过”,能用就行。这就给了一些劣质电源以生存的空间。而劣质的电源根本无法为硬件带来稳定的电力供应,用户使用时也是问题连连,轻则蓝屏、死机;重则导致硬件损坏。
所以,笔者决定对电源知识和技术做一次详细而深入的介绍。我们将把这个文章分为几期,每期对电源的一个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今天我们就首先从外观上来认识一下电源。
电源的材质
电源的材质大同小异,一般都是金属外壳。只是有些电源外壳表面只采用简单的喷漆处理,防腐蚀的效果会差很多。长期使用后,可能会产生外壳被腐蚀的现象。好一些的电源外壳会采用镀锌处理,再好一些的会采用镀镍处理。这些电源防腐蚀的效果更好,能为电源内部的电路提供更好的保护。
电源散热网
散热网开孔致密、排列规则
电源都会配备散热网,因为电源承担了电压转换、交流直流转换、稳压、滤波等多重使命,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没有散热网,这些热量就会聚积在电源内部,影响电源的工作。
散热网通常采用金属冲孔的设计。金属冲孔网的开孔必须要规则、致密。这样在帮助电源散热的同时,也能保证电源外壳的稳定性,同时电源内部产生的一些电磁辐射也能被屏蔽在电源内部。
散热风扇
如果说散热网是被动进行散热,那么散热风扇就是进行主动散热。早期的电源产品多采用“前吸后吹”式的风扇,即在电源的相对的两面安装两个尺寸较小的风扇,一个吸气,一个吹气,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而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大风车”式的风扇设计,即在电源的顶盖上加装一个大尺寸的风扇。采用大尺寸风扇的好处是能用较低的转速产生足够的风量,从而达到散热和静音相结合。
电源接线
电源接线是很有讲究的。目前较为高档的电源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这种设计并没有将所有的接线“固化”在电源上,各种接口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在电源上,这样用户就能做到“即插即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出现电源走线凌乱的现象。
同时,好电源的接线外部都包裹有蛇皮网,能更好地保护接线,也延长了接线的使用寿命。
电源铭牌
说到电源铭牌,我们可要进行一番仔细认真地讲解了。用户在购买电源时,不可能把电源拆开看看里面的做工到底好还是不好。有经验的用户通过铭牌就能看出电源的好坏,甚至可以辨别电源的真伪。因为正规电源的铭牌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可以说是产品的简易“说明书”。
较为规范的电源铭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较为规范的电源铭牌,这里我们以康舒ATX-525CA-AB8FB电源的铭牌为例。整个铭牌字体工整,印制清晰,标识规范。这是正规产品必须要做到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铭牌做更为细致的讲解。
铭牌的左上角是产品商标,正规厂商当然不会在产品上省去自己的商标,因为商标是厂商的“脸面”,也是产品质量的一种象征。
“ATX12V”表明产品符合ATX12V电源规范,更为详细的电源还会对产品所符合的规范版本进行标注,如“ATX12V 2.0”、“ATX12V 2.2”、“ATX12V 2.3”等。
从铭牌上我们看出,产品采用了“实标”。产品的型号为ATX-525CA-AB8FB,而525W的功率,与型号中的“525”相对应。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了用户直观的了解电源的功率。采用“实标”的电源品牌目前并不是很多,这样做是十分值得称赞的。
铭牌上中间部分的表格是对输入输出的各项参数的描述。“AC INPUT”是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的描述。“100-240V”表明了电源能承受的输入电压范围,“10A-5A”是电源能承受的电流范围,而“50-60Hz”表明了电源所能承受的交流电的频率。国内通用的市电为220V,50Hz。
“DC OUTPUT”是电源将市电进行装换后输出的直流电,以供电脑的硬件使用。在电源的各项输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12V输出。
在ATX12V 2.0规范出现之后,+12V采用了双路路进行输出,其中+12V1专门为CPU进行供电,+12V2为其他设备进行供电。而随着显卡等设备功耗的不断攀升,一些高端电源甚至采用了+12V三路甚至是四路输出。
+3.3V和+5V主要是对磁盘、光盘驱动器以及主板上的电路进行供电。
-12V输出只要用于某些串口电路。通常情况下,-12V输出的电流都小于1A。
+5Vsb的意思是“+5V Stand By”,用于在系统关闭之后,为电源以及系统提供唤醒服务。最早的ATX1.0版本中,+5Vsb仅要求达到0.1A。而随着CPU、主板不断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深入,0.1A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系统的需求。为保障系统功能的实现,+5Vsb需要提供2A、3A甚至更高的电流。
再来说说功率的问题。很多电源的铭牌上只标注了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其实对每路输出的功率都进行进行标注,这样用户在选择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更能找到适合自己配置的电源产品。
铭牌上还包含了一些电源认证符号,正规产品都会通过这些认证。可能用户对这些符号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做个简短的介绍。
我国自主的电源认证规范主要包括CCEE和CCC两种。其中CCEE是“中国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委员会”的英文简称,凡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产品,都必须通过这个强制认证,否则不能在市场上出售。
CCC是“中国强制认证”,属于国家强制执行的认证规范。
CE是欧盟的拉丁缩写,被视为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凡贴有“CE”标志的产品,都可以在欧盟各成员国内销售。FCC是一项关于电磁干扰的国际认证。
其他较为流行的认证还包括80PLUS和RoHS。要通过80PLUS认证,电源在满载、50%负载和20%负载三种状态下,转换效率都要高于80%。而RoHS认证主要针对产品的环保性能,以保证产品中不含有铅、镉、汞等有害物质。
铭牌上的“警告”
最后电源铭牌上还应该标明一些“注意事项”、“警告”等,有的电源铭牌上还表明了生产许可证号和厂商名称,这样消费者购买时就更放心了。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从外观上介绍了合格的电源应该具备哪些必备的要素。文章的开头说过,这是一个系列文章,这是文章的第一期,今后我们会定期更新。之后的文章中,我们将打开电源,对电源内部的构造以及每一部分电路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