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久没和大家上课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HTPC硬件选择之显卡。显卡对于HTPC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主件,因为它要承担的不仅仅是画面的输出而已,更要替代CPU来从事解码的工作。今天就来说说显卡的一些事情。
LESSON 8
对了,我们这里要说的显卡都是起硬解码工作,如果你已经决定是用CPU解码的话,这章可以直接跳过。
1,硬解码的历史
大家不要以为H.264和VC-1的编码的出现才会引申出“硬解码”这个词汇,其实“硬解码”很早的486时代就有了。我记得笔者第一次接触解码卡是世嘉的“土星”这款家用游戏机。那个时候土星非常流行,听说它还具有看“VCD”的功能。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功能,要知道那个时候一台VCD可是天价啊,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功能呢?需要额外购买一块“VCD卡”。
当时这块卡的价格大概是一千多块吧,仅仅略微比一台VCD播放器便宜些。当时听说看VCD极伤光头,播放效果不佳,所以购者也寥寥。
这块“VCD卡”就是一块解码器。它能够解码MPEG-1。MPEG-1是VCD的主要压缩标准,对图像音频进行有损压缩,传输速率为1.5Mbps,每秒播放30帧。这个规格和现在的H.264动辄60,70Mbps当然无法相比,但是要知道当时的主流CPU芯片是486DX66,pentium 75,这种级别的芯片处理这样的数据还是很吃力的。那个时候这样的显卡被称之为“视频加速卡”,与“图形加速卡”是不一样的两块卡,而“图形加速卡”特指为3D游戏进行图形加速的显卡,又与一般的负责图像输出的显卡有区别,是不是很绕?所以那个时候的电脑就有可能出现一台机器三块显卡的情况,其实那个时候也不觉得奇怪,三块显卡实现三种功能,在我们那个年代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为了能够流畅播放MPEG-1就有了专门的解码卡。但是专业的解码卡非常昂贵,所以仅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影音工作室才会配置的硬件。后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图形芯片厂家认为视频解码应该显卡的事情,于是就有了集成解码器的显卡诞生。其实也是解码芯片不断开发降低成本所致,显卡集成这一功能也是顺水推舟的事。
S3Trio64 V+,这是一块比较经典的支持MPEG-1硬件加速的显卡。
随着有越来越多的图形芯片厂家加入了对MPEG-1的硬件加速支持,此项功能变成了显卡的标配;随着CPU厂家开发了越来越快的芯片,此项功能变成了鸡肋。
你现在还会看到NVIDIA对外宣传产品的时候采用“支持MPEG-1”硬件加速这套说词吗?MPEG-1,who care ?你现在还会看到大家在论坛上讨论用A卡看VCD好还是用N卡看好?是用CPU软解码看好还是打开显卡硬件加速看效果好?笔者认为再过上个几年,根本没人会关心H.264用那种方式解码比较好,随便是哪种解码方式,只要能欣赏就可以了。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MPEG-2的出现无疑让这场软硬解大战又开始了:一开始软解根本无法招架,看个DVD机器卡得不行,怎么办?还是老样子,先由硬解码开始解决。硬解码的优势就是高效,功耗低,缺点是无法进行编译,成本高。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都会明白解码的发展规律是这样的:编码诞生→CPU软解吃力→硬件解码→CPU运算能力提高 →软解流畅 →硬解软解无所谓 →新编码诞生...
ATI 3D Rage II+DVD就是最早支持MPEG-2硬件加速的显卡。早在1995年在MPEG-2标准刚制定不久这款产品就已经发售,支援硬件动态补偿。硬件动态补偿可以协助CPU播放DVD。ATI在视频方面的确有他的一套。
虽然支持MPEG-2硬件加速的显卡如此早得出现了,可是真正普及还是经过了很久很久。因为DVD充其量也就480P的水平,数据流不高,对CPU的压力不大,软解硬解的问题没有像如今高清普及初期那么严重。
PS:大家要区分硬件解码和硬件加速的区别。硬件解码的意思就是由硬件进行所有的解码工作,而硬件加速指的是协助CPU共同进行解码工作,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独立完成一项任务,一个则是需要另外一个因素共同完成任务。一般初期上市的解码产品都是硬件加速而不是纯正得硬件解码。从Geforce 6系对于VC-1的支持上就可以看出,仅仅是对VC-1进行硬件加速,AMD就抓住其弱点猛烈抨击其不是纯正的“硬解码”来为自己的产品进行特点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