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当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候,28吨重的大家伙震惊了世界,可是谁又能想到,发展到今天,轻便高效的PC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科技的进步,硬件制造工艺的不断升级,“小”已经成为电脑的一个发展趋势。近来,“桌面级PC”的概念越来越火,笔者这期就和大家聊聊迷你机箱那些事儿。
小巧是其亮点,性能难以恭维
实际上,相对于现在市场上主流的大机箱电脑来说,更加小型的迷你机箱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但之前一直受限于本身设计的局限性和硬件制造技术的落后,迷你机箱的性能一直比较低端。由于要适应小机箱,从主板、显卡、散热器,甚至硬盘、电源都需要为其量身定制,但这样“阉割”过后的硬件性能都会被削减,迷你机箱就不具有竞争优势,只靠“小巧”很难在市场上有长远发展。
各个分析,改造空间设计是出路
ITX、M-ATX、ATX三种主板(点击查看大图)
根据安装主板型号,迷你机箱主要分为了M-ATX机箱ITX机箱,这两种机箱是分别给予两种主板型号的。两种主板都是主流ATX主板的迷你版,ITX相较于M-ATX更加小巧,主板插槽和性能也由于版型的减小而下降,但归根究底起来大板的优势就是多了几条PCI插槽罢了,毕竟双显卡用户比较少。
受制于“小”,迷你机箱一般都会选用窄版显卡(通常说的“刀卡”),而缩小之后的显卡性能相比于主流显卡性能下降不少,导致迷你机箱平台的整体素质就会比较差,这是直接影响主流用户不去选择迷你机箱的一个原因。
其他克制迷你机箱性能的因素还包括机箱散热、是否支持大电源等,回归到根本原因就是迷你机箱比较小。解决迷你机箱的这些困扰必须改造机箱空间设计,实现小机箱大容量和高效的散热,只有这样,才能将迷你机箱完全解放,迎来全面发展时代。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