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双十一初见锋芒。
由于各大商家在2009年的“双十一”大促销都分到了自己的那杯羹,2010年又给各大商家带来了信心,除此以外,电商在网络上口碑的优良传播,直至消费者对电商的态度何其了解,甚至重视程度都开始提升。从那一年开始,各大商家们开始备货、囤货,其实商家们也不傻,任何的销售平台都是提供与需求相匹配,效率才会高,才能挣钱。而缺货就是供小于求,反之就是供大于求。
众多商家介入双十一
由于前一年参加“双十一”的疯狂促销后,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都为了备战双十一,集中的备了货,但是从中就出现了种种问题,这是因为当时的电商部门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线上的货物卖完了就是没有货,货全在别的销售体系里,从而造成了已经下线的货,拉回来在卖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但这一切也不会影响各个巨头大卖,2010年香港一天的零售销售额是8个亿,而双十一当天,电商们就交出了9.36亿这样的答卷,对于去年的5200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商家们现在就不是分羹了,规模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多。
但是巨额的销售额的背后,出现的却是爆仓的现象,这也是物流史上的第一次爆仓,在没有增派人手,增派运输车辆的情况下,如此多的订单,把物流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双十一当天的货物,到了年底的时候才送到,大多数商品,尤其是食品,已经产生了变质现象,最后卖家和物流相互“踢皮球”,最终受损失的,确实消费者。
当时行业对点上的认识,仍然处于一个简单的聚集网络供需的状态,消费者们认识到电商有极强的聚合消费者的能力,这是所有零售业做不到的,可电商实现它,确实轻而易举,这也是之后“团购”的由来,其实也是一种厂商的促销环节,老百姓不是在乎东西有多便宜,而是在乎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这就是电商当时,直至现在的现状。
笔者现在还深刻的记得,当时曾经还是校园的我,看到的一起新闻——有一些商家的打印机因为超负荷工作而引起自燃,甚至把整个仓库也烧毁,很多的商家使用的还是喷墨打印机,针打的也是比比皆是,从而引起燃烧。
推荐经销商